
繼昨天我們推出315特別策劃《一張圖讓您看懂2022年哪個品牌最“火” | 315特輯》之后,今天我們繼續聚焦電動汽車。
從純電動車市場萌芽至今,消費者始終沒有擺脫里程焦慮。
消費者焦慮的核心,就是車輛的剩余續航里程到底能不能達到儀表顯示的數據,這直接關系到接下來的一段旅程還能不能開、敢不敢開。
從各款在售車型的數據來看,有些車型的官方標定續航里程并不低,但實際行駛起來是否會打折扣就不一定了。正是這種“沒譜兒”的體驗,讓不少消費者對純電動車心存芥蒂。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用車環境、駕駛風格都會有明顯影響。此外,有些車型的動力電池可能存在技術或質量上的缺陷,也會在后續的用車過程中出現明顯的續航能力下降。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保持了上升走勢,累計零售量為567.4萬輛,同比增長90%。2022年乘用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也達到了27.6%,較2021年提升了12.6%。
與此對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也發布了一組數據:2022年接受新能源汽車投訴1.6萬件,同比增長62.84%。其中,涉及質量問題和虛假宣傳問題的增速比較快,同比增長分別為77.35%和75.65%。
可見,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走高,相應的問題也在快速增加。
當然,這其中有多少比例是與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有關,尚沒有相關數據。
但毋庸置疑的是,純電動車特有的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已經成為當前車市的一個新課題,其中續航里程問題更是關系到未來的消費信心,是提振純電動車市場的重中之重,自然不容忽視。
01.
續航里程是核心痛點,對消費信心影響顯著
通過在汽車消費者投訴受理處置服務平臺車質網進行查詢,智駕網對2022年3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的投訴信息進行了匯總。
在這些與續航里程相關的投訴中,有些是關于續航里程虛標的,有些是車輛在使用一段周期后續航里程開始出現明顯縮水。
數據顯示,投訴量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依次為埃安、歐拉、北京汽車、廣汽豐田、北汽新能源、長安、奇瑞新能源、華晨寶馬、零跑、幾何。
但值得指出的是,這組數據只是平臺收到的投訴數量的體現,并不能與“該品牌續航里程是否靠譜”直接劃等號。
原因在于,有些品牌收到的投訴數量多,與其市場銷量大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有些品牌看似投訴量并不算多,但其市場體量也相對小了很多。
因此,我們不能以投訴案例的絕對數值去衡量一個品牌的續航里程是否靠譜,而需要看其投訴量和銷售量的比例去判斷。
例如:在匯總表中排在第一位的埃安,在整個周期內收到的相關投訴為27個,但埃安在2022年的總銷量達到了27.1萬輛;而排在第二位的歐拉,在相同周期內收到的相關投訴為25個,其2022年的總銷量卻還不到13萬輛。
二者之間投訴量與總銷量的對比,可以看出體量差距是很明顯的。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一個品牌在一個平臺全年的投訴量僅為二十多個,這看似數量不多的問題,為什么說它是核心痛點、對消費信心影響很大?
這是因為續航里程的虛標和下滑關系到純電動車的核心使用價值,意味著消費者在用車過程中需要增加充電次數、增加用車開支,在某些極端場景下,甚至有可能提前用盡電量直接“拋錨”。
最關鍵的是,這種續航里程上的折損沒有可靠的儀表數據能夠衡量。一旦里程余量不多,消費者就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去估算,然后在忐忑中決定是繼續行駛還是就近充電。
而這,正是續航里程被冠以“焦慮”名號的原因。也只有改善這個焦慮,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提升信心。
因此,讓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數據變得更加實在,已經是純電動車領域下一階段需要改善的重要課題。
02.
維權不易,原因在于影響因素難以界定
既然關于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問題很關鍵,那么消費者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消費者面臨續航里程虛標和下滑時,向4S店和車企維權并不容易。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因為續航里程受客觀因素影響很大,溫度環境、道路狀況和駕駛風格都會對其產生明顯的影響。
第二,是因為續航里程是否折損,缺乏權威的檢測手段,難以獲得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支撐。
就第一個因素來講,其實很多純電動車用戶都會有所體會。冬季較低的氣溫、冬夏季使用空調、長時間高速行駛、頻繁急加速等,都會令續航里程顯著下降。
而這些因素,不同的用戶會有明顯的區別,也就會令相同的車型出現截然不同的實際表現。
既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結論自然也就很難界定。
更重要的是,這些因素都與官方給出的續航里程數據難以關聯,也不屬于質量問題,那么也就談不上所謂的“維權”。
至于動力電池在反復充放電一定周期后出現老化造成的續航折損,除非涉及明顯的質量問題,否則大多都屬于正常部件損耗范圍,在技術上短時間內無法避免。
關于第二個因素,有報道稱,在車主向4S店維權的時候,官方的檢測手段不過是安排工程師與用戶一起上路實測,在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行駛之后,再分析儀表顯示的電量消耗、剩余里程等數據。
然而這樣測試的最大問題,就在于測試時的工況與用戶實際用車時的工況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導致測試數據缺乏說服力。
在相關報道中,很多車主也表示這種方法并不能還原自己的駕駛場景,但又苦于缺少權威的手段。最終,4S店給出的,只能是“車輛沒有質量問題”的答復。
即便是有些車型存在電池質量問題,在用戶購車后一段時間內出現了續航能力的折損,也大概率會將主要原因轉嫁到諸多客觀因素的身上。想讓官方認可是車輛技術或質量存在缺陷,沒有實打實的證據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就算是用戶心有不甘,最終維權的結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03.
續航里程測試標準急需進化
續航里程虛標的問題,其實與官方測試新車型時的評定標準有很大關系。
一款新車,官方在測試續航里程的時候,必然會按照符合法規規定的最理想的工況來測定。而這些理想場景下的工況環境,在實際用車過程中是很難完全達到的,那么實際續航與官方續航存在差距也就成為了必然。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純電動車獨有的。在燃油車上,官方標定的油耗也大多都是一個理想數值,只能起到參考作用。消費者在實際用車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油耗都會比官方數據高。
這實際上凸顯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的評測標準需要改進,以便讓官方標定數據盡可能地接近實際使用數據。
目前,國際上常見的新能源汽車測試標準有三種——NEDC、WLTP和EPA。
中國市場主要采用NEDC工況進行測試,但也有部分車企會標注WLTP工況數據,因此大家對這兩個標準比較熟悉。
NEDC的全稱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即“新歐洲駕駛循環周期”,其續航里程測試的主要模擬環境為市區和郊區,占比分別為4:1。
NEDC工況的最大特點是基本采用臺架試驗,測試環境較為理想化,因此其數據基本上只是一個“理論值”,可以將其理解為一款車輛所能達到的性能最高值。
也正因為這樣,NEDC工況數據往往與實際用車得出的續航里程數據差距較大,參考價值不高。
WLTP的全稱為“World LightVehicle Test Procedure”,即“世界輕型汽車測試規程”,其數據是從真實道路測試中監測得出的。
WLTP測試涵蓋4種工況——低速、中速、高速以及超高速,測試平均車速為46.5km/h,最高車速為131.3km/h,同時環境溫度、汽車質量、擋位狀態、滾動阻力以及載重、加減速等多種因素都被納入了測試體系,因此與現實用車的工況更加貼近。
相比之下,WLTP要比NEDC更加符合日常用車的標準,這也是一款車型的WLTP續航里程要比NEDC續航里程低一些的原因。
EPA是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縮寫,是美國官方采用的測試標準。
在EPA工況測試中,純電動車是以“單位里程消耗的電量”來計算能耗水平,就像燃油車的百公里油耗一樣,對消費者了解純電動車的能耗量非常直觀。
EPA工況測試的內容包括城市路況、高速路況以及混合路況下的電耗,同時也會得出續航里程、能耗費用等重要數據。由于相對更加全面,測試時也沒有預設使用場景,因此更加貼近日常用車的真實環境,其能耗數據也更加可靠。
以當前業內公認的看法,EPA工況標準測出的續航里程準確性最高,WLTP次之,NEDC再次之。
上面這個表格,是智駕網《馭電實驗室》欄目在評測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時測得的車型數據。
在評測各款車型的時候,就引入了EPA工況測試的標準。
一方面,在測試工況方面包含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甚至山路,路況也包括了暢通和擁堵等不同狀況,并且在冬夏季節也開啟了空調,更加貼合日常用車場景。
另一方面,這一評測也引入了“百公里耗電量”和“單位電量行駛里程”的實測數據,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現各款車型的實際能耗水平。
此外,“能量效率”數據是實際行駛里程與儀表顯示的電量消耗里程之比,可見大多數車型的實際續航能力與官方數據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純電動車的推廣初期,國內車市采用NEDC標準來標注續航里程,有助于消費者直觀地了解一款車型所能達到的最佳續航實力,有利于純電動車的普及。
然而新能源車市發展到今天,年銷量已經接近600萬輛的量級,消費者對于續航里程數據的實際參考價值有了更高的需求。
下一階段,中國市場適時引入更科學的評測標準和方法也有助于純電動車的良性發展。
純電動車對于當今的汽車市場而言,意味著整個用車生態的變革。
在政策法規上,我們需要改進完善,讓官方數據更加接近真實數據,剩余里程不必再“猜”;在電池技術上,我們也需要升級迭代,讓電池的電量更加穩定,減少因為電池老化引發的續航折損。
但愿在不久的將來,續航里程不再是純電動車的用車痛點,屆時純電出行的時代才算真正到來。

x
-
上海中心城區開放全無人Robotaxi運營測試 2023-03-23 11:52
-
終于有機構發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批評湖北補貼政策造成全國汽車市場分割、秩序混亂 2023-03-18 14:34
-
豐田最大的經營風險是我一直擔任社長,我是老一代,也感到了作為造車人的局限。我認為有必要在新時代引退。 2023-01-31 15:41
-
安全是第一生產力,東風標致新5008安全座艙值得關注 2023-03-20 19:34
-
東風標致408X預售:14.57萬元起,“無界之王”登場 2023-03-21 20:30
-
AutoX安途獲批在上海浦東新區開展全車無人Robotaxi服務 2023-03-22 20:18